七载时光打造17个环保能源项目——旺能:“城市矿产”的发掘者

2015-01-19 14:40 作者:邵鼎

初见许瑞林,他刚刚完成外地的考察工作回到湖州,作为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缔造者之一,他已经习惯于来回奔波于各个城市的工作模式。

城市垃圾,在很多人眼中完全是无用之物,但在环保能源产业中,它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城市矿产。“城市垃圾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环境,但是在我们业内人眼中,这些垃圾处处都是宝。通过焚烧,垃圾可以发电,焚烧剩余的炉渣可以继续用来制砖,真正需要填埋的部分,只占到垃圾体积的2%。”许瑞林告诉记者。

环保能源产业中,旺能算不上一个资历深厚的企业,然而7年的艰苦开拓却造就旺能一个又一个佳绩。

一次转身铸就飞跃

2007年8月18日,那是旺能成立的日子。许瑞林认为,这是一次十分有远见的战略转身。

2006年,作为市政工程的垃圾焚烧项目由美欣达集团接手负责。当年5月,湖州南太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对于一家以纺织印染起家的企业来说,垃圾焚烧这样的新领域完全是陌生的,而主抓项目建设的许瑞林作为参与者之一,和当时的领导决策层一起认识到了这个领域的巨大潜力。

“通过焚烧发电等手段,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垃圾问题,而且绝对是一个新的能源增长点。”许瑞林告诉记者。

2006年,6月12日,在美欣达集团的高层领导会议上,成立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决定正式通过,许瑞林成为了旺能的开拓者重新出发,那一年他62岁。更为重要的是,美欣达对旺能的发展策略一开始就定在了全国的中小城市,“走出去”战略势在必行。

而这一步走,走出了如今环保能源产业的巨头。数据显示,2014年旺能产值达到6.5亿元,利税破亿元。

一个项目打响名气

2007年12月20日,旺能与舟山市政府签订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意向协议书。旺能迎来了走出湖州后的第一个项目——舟山垃圾焚烧项目。

这个项目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舟山市定海区团鸡山岛,在当时是舟山出了名的垃圾岛,堆在岛上的垃圾高达16米。要在这样一座岛上建起一座垃圾焚烧厂,似乎有些天方夜谭。

有人灰心了,有人疑虑了。“要建厂,那咱们就要先给垃圾挪个地方!”许瑞林说,当时国内建在海岛上的垃圾焚烧厂还没有,这事如果成了,旺能在全国就能打响名号。

15个月,16米高的垃圾山通过定海区连接团鸡山岛唯一的通道被运出,取而代之的是16万吨钢筋、水泥以及设备运输到海岛。全国首座海岛垃圾焚烧厂拔地而起,整个工程的难度无法想象,如配套建设,包括跨海电缆工程、海水淡化工程,海底自来水管道的顺利接通,垃圾运输码头顺利建成。

经此一役,旺能的名片成了金字招牌,旺能的“分店”迅速在全国多个城市迅速发散。荆州、台州、汕头、淮北、丽水等11座城市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热电联产工程相继投产,三门、永成、渠县等城市的项目也动工建设,而安吉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更是被选为中国县级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的优化方案,成为全国的蓝本。

一个团队引领升华

翻开旺能公司的企业宣传册,一张绘有旺能在全中国各个城市项目分布的地图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许瑞林说,未来这张地图上的项目会越来越多。2015年,旺能的垃圾焚烧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要达到17个,年处理垃圾能力达到400万吨,减排温室气体130万吨……

一个个目标从许瑞林嘴里坚定地说出,一个个动作也在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实施着。2012年,旺能股份与光大控股、麦格理投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旺能出让35%的股权,为实现旺能的进一步发展,收获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以河南许昌为样板,打造环保能源综合产业园区的构想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采访中,记者试图去探究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在引领着旺能不断前行。而在2014年度旺能创新型人才自主评价会上,记者找到了答案。环保能源产业是一个对于人才需求十分苛刻的产业,旺能在每年的人才自主评价会上,都会抛开计算机、英语考试等应试水平的约束,挑选对企业忠诚度高、贡献率大的骨干人员中进行重点考察培养,为人才实现自身发展提供了公平的平台。

30多岁的张勤原本只是南太湖热电厂的一个基层骨干。多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如今的他已是舟山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类似的人物还有很多,目前旺能已经形成了30多人的高层领导以及分公司总经理的高管团队,引领着公司开拓全国市场。